議題導讀

別低估青年保家衛國的意願

長久以來臺灣社會、特別是政治領袖,認為我們年輕人極不情願奉獻心力,來保衛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美麗的家園。臺灣的年輕人以及他們的父母,真的如此自私嗎?臺灣人真的比他們的上一代、比其他國家的人民,更沒有保衛國家的意志嗎?
吳怡農
April 23, 2015

長久以來臺灣社會、特別是政治領袖,認為我們年輕人極不情願奉獻心力,來保衛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美麗的家園。臺灣的年輕人以及他們的父母,真的如此自私嗎?瑞士中立兩百多年,連希特勒都沒有入侵;可是過去十多年間舉辦的三次公民投票,瑞士人都否決了取消義務兵役的提議。身為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」成員的挪威,雖然享受二十八國聯合軍隊的保護,無論男女都有服兵役的義務。南韓、新加坡及以色列的義務兵役長久以來一直是至少二十個月,都沒有受到國人質疑。對日抗戰期間,許多年輕人(包括北大和清華的菁英學生)投筆從戎,十萬青年組成了十萬軍隊。臺灣人真的比他們的上一代、比其他國家的人民,更沒有保衛國家的意志嗎?

前幾天中央研究院所發表的民調數字,嚴重挑戰了臺灣社會長久的定見。在29歲以下的年齡層,超過六成贊成恢復徵兵制;39歲以下的贊成比例更高達七成。有人立即質疑,這是因為許多人不是高齡就是不用當兵。但是不要忘了,高齡民眾有兒子,女性民衆有丈夫、男友和兄弟。認為年輕人都不願服兵役的説法,對我和年輕世代都是很大的侮辱。

其實有許多跡象顯示,年輕人並沒有忘記他們對國家的責任。過去有人不斷提到臺灣認同急速成長的現象,可是很少人想到,認同不只是界定「我是誰」。認同也產生對群體利益的關懷,甚至因而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;同時也因群體的遭遇而驕傲或屈辱。因此,我們的年輕歌手為了展示國旗,寧願接受委屈。我們的年輕運動員無法在自己的國旗下接受獎牌的時候,他們用其他方式表示臺灣人的驕傲。

去年學運流行一句:「自己的國家自己救」。年輕人願意付出多少來拯救國家,仍然有待了解。可是這句話已經顯示年輕人並不是那麼冷漠、自私。如果沒有這樣的想法,你不可能將它穿在身上,時時提醒自己的偽善。這也是為何某學運領袖入伍卻選擇替代役的時候,受到了許多的批評。上週在清華大學關於國防問題的研討會上,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先生詢問在場的大學生:如果臺灣不挑撥中國、中國卻對臺灣用武,有誰願意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保衛臺灣?大多數的學生都不假思索地迅速舉手。

徵兵或募兵只是國防政策的一環。洪仲丘事件引起的大規模抗議,或許不是因為年輕人不願承擔責任,而是對軍隊文化和訓練內容的不滿。當年輕人履行義務,為國家奉獻青春(甚至選擇志願役而投入至少四年的生命),國家用什麼來回報他們?除了盡保衛國家的責任,是否讓他們的知識、品格、技能和領導能力都獲得成長?與其在部隊中整天處理業務、打掃、割草,是否計劃一整年的精實訓練,退伍時成爲一個有信心、有實力的後備軍人?是否讓役男選擇十八歲入伍,減低兵役對學業或其他人生規劃的影響?訓練的內容也取決於國防的長期戰略。臺灣自我防衛的基礎是高科技及小規模的職業特勤單位,還是能隨時動員、且充分訓練的全民後備部隊?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連帶思考的問題。

更多文章

資安即國安?解決問題必須見樹又見林
吳怡農
要確保「資訊安全」,必須顧到人員 (personnel)、系統 (network / ICT) 、實體與環境 (physical) 的安全。在各個面向,我們都看到很多長期以來所累積的結構性問題值得深入探討。
戰爭的未來:小而多且智慧化,還是少而精?
湯瑪斯.漢默斯(T.X. Hammes)
藉現今的戰爭樣貌想像未來的戰場,當今最精良的武器是否真能夠保障絕對優勢?湯瑪斯.漢默斯精闢分析未來關鍵軍力的特色,若要在戰爭中勝出,就必須將有限資源與預算做最聰明的運用。
十八歲公民權
壯闊台灣近期做了哪些努力?2020年,立法院修憲委員會啟動,但是除了「18歲公民權」以外,許多還沒有社會共識的修憲案也在同時討論。因此壯闊台灣從 2020年開始,聯繫各立法委員委員辦公室、呼籲委員們應該優先推動具有高度共識的「18歲公民權」、並在2022年底的地方選舉同時舉辦公民複決。這些目標最後在2022年成功實現,18歲公民權修憲案正式送出院會,即將在2022年11月26日由公民做出最後決定。壯闊台灣將持續努力,透過不同的溝通管道說服更多人支持、並出門投票,年底能夠讓18歲公民權修憲案順利通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