議題導讀

為什麼很多人不想當兵?

台灣人深愛著我們的家園。但我們也必須承認,相較於中國政府積極的軍事改革,我們軍隊的管理與訓練長期以來沒有確實檢討,導致社會大眾譏笑當兵的經驗,認為學不到實際作戰技能又無法培養專業。大家不願意當兵,是因為看不見當兵的意義。
吳怡農
April 2, 2019

三年前,我的父親在他的退休演說「政治對政治學的召喚」中提到:沒人願意當兵,是台灣面臨生存危機的徵兆。

許多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世代不願意承擔責任、太嬌貴脆弱、對社會現狀冷漠。但是近半年來的反送中運動,我們看到上百萬名港人前仆後繼,不分年齡與性別地走上街頭。他們沒有裝備,沒有受過訓練,明知道可能面對危險,但仍然展現強韌而執著的堅定,在第一線捍衛自己的家。

我知道,台灣人對自己家園的愛,並不會比香港人少。我也知道,台灣人其實都願意盡一份力保護自己的家,只是對於長期以來的兵役制度與經驗感到失望。

我們必須正視國家所面臨的軍事挑戰,釐清相對應的「國土防衛」任務,才能討論兵役制度與訓練內容的改善方向。

我過去七年的國防研究,包括在行政院與國安會的經歷,讓我直接看見中共的軍事威脅不斷地提升。中國政府花了二十年建置新的戰力,例如數千枚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,足以精準地重複摧毀台灣港口和飛機跑道。解放軍也進行了大改組,除了建立火箭軍,更設立戰略支援部隊負責資訊戰,大幅度現代化其作戰體系。現代化的解放軍更重視取得戰場資訊環境的優勢,將可能透過各種手段(如:聯合精準火力打擊、網路攻擊等)控制或癱瘓對手之間的通訊。這表示:台灣內部的通訊、台灣與盟友之間的通聯、甚至盟友的動員能力,都很有可能受到重大影響。

解放軍近年來的軍事投資及能力升級,意味著未來的戰場很可能不在遙遠的海上或空中,而是在家園內。所以,我們陸軍與後備的防衛任務也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。除此之外,作戰時我們可能無法依賴中央指揮。我們的陸軍必須準備長時間在國土內作戰、拖延敵軍進攻速度。因此,我們的訓練必須讓部隊有能力進行自主性的小組作戰,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有效動員。國軍的每一個人,都需要更積極的、真實的戰鬥訓練。

我們的訓練必須以「行動」為核心,讓軍人熟練掌握最重要的技能,以步兵為例,這就是「射擊、移動、溝通(通訊)」。面臨緊急情況時,我們需要即時動員後備兵力的能力。因此我們必須調整教召內容。每一位後備軍人都必須有固定編組,明確知道自己的任務,認識自己的隊友,清楚知道要到哪裡集結、以及在哪裡取得裝備與彈藥。

台灣人深愛著我們的家園。但我們也必須承認,相較於中國政府積極的軍事改革,我們軍隊的管理與訓練長期以來沒有確實檢討,導致社會大眾譏笑當兵的經驗,認為學不到實際作戰技能又無法培養專業。大家不願意當兵,是因為看不見當兵的意義。

許多人問我,「面對如此艱鉅的挑戰,四個月的義務役期夠不夠?」

四個月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。美國的海軍陸戰隊在十三週做完新兵基礎訓練,並在二十九到五十九天內完成步校的專長訓,成為具有作戰能力的專業軍人。台灣沒有理由做不到。我們不需要延長役期,就能夠讓義務役與後備軍人擁有實際的國防能力。

「自己的國家自己顧」,我們不能永遠指望盟友有能力在第一時間支援台灣。我們必須為最壞的可能做最好的準備。

只有實質、可信的防衛態勢,才能夠帶來我們所要的和平。如果台灣對於可能的軍事挑戰缺乏因應能力,就只能受制於對方所開出的條件,用妥協與投降換取脆弱的停戰。

如果真的有一天國家面臨危機,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人不是手無寸鐵,不會不知道可以為國家做些什麼,而是能夠昂首面對挑戰。

我想要告訴所有珍愛這塊土地的人:台灣不會被打倒,我們會堅定地站在一起,守護我們的家。

更多文章

美國國防戰略:摘要
美國國防部
美國國防部出版的國防戰略明確將中國列為首要戰略對手。中國的政治、經濟、軍事能力如何影響美國的國防戰略?美國在亞洲的兵力部署必須如何調整?這又表示美國期待與其盟友建立什麼樣的夥伴關係?此摘要為美國國防戰略報告的公開版本。
國防採購中,百億元的浪費
吳怡農
半年的調查發現:一個立意良善的「工業合作」政策,因為缺乏控管機制,過去六年中造成的浪費,可能高達一百六十億元。誰該負責?‍
對國會隱瞞 已讓全民付出更多代價
吳怡農
海軍敦睦艦隊爆發群聚感染 COVID-19,確診的官兵足跡分佈全台眾多縣市。倘若國防部的資深官員們,在立法院面對質詢時據實以告,整體社會可以省下不少成本;而這個目標,可以透過立法達成。